欢迎来到继续教育网站!为考生提供成人学历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广东教育考试院eea.gd.gov.cn为准。
电话/微信咨询热线:19071507959

专升本 必背知识点

来源:继续教育 2023-08-05 10:56:05 点击数:

详情介绍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基本心理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14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C ) C.意义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D.自我控制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一般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B.大致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概念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C ) C.先快后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D ) D.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操作熟练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C.发散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动机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C ) C.健康的心理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A. 苛勒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组织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B )内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 形成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A.工作关系

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B.热爱学生

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B.放任型

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民主型

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C.专制型

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D.民主型

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B、无意注意

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D、①②④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受教育权

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必然)选择。

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创新

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发挥

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变化)

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基本)条件。

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首要)环节。

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师生交往

45、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C、人的全面发展

46、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心)去实施教。

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49、教师是学习的(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 2/3)时间的活动。

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

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

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课程改革

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国家课程标准

5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6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

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6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6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①②③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师生的交往互动

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①②③④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综合性

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7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①③⑤)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①②③④⑤)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②③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①②③④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①②③④⑤)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①②③④⑤⑥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①②③)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几部分。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有意注意

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榜样示范教育法

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以综合课程为主

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十五大 

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学习型社会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基本素养

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课程目标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①②④)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①③④)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

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C教师)放在中心位置。

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A班主任)意义更大。

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C教学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103、( B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D人性养育)的圣殿。

105、( A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107、(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10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多元性

10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灵活性)的特点。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促进发展

11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自评与他评

1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教书育人

113.(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 B 行政处分

1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

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社会__地位 。

116.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1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18.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B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 A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20.教师的( A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12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 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122.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 C 举办者)确定并予以保障。

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C追究刑事责任)。

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 C 30日)内,作出处理。

1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B )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

127.为了( A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2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 B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D 民族素质)的使命。

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A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 B 责令其限期改正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13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教育现象

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大教学论》

135.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 B.投枪C.音乐 D.吟诗

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环境

137.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体育课

1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认识过程

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40.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4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14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学校教育

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班主任工作

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

14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清朝末年

14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14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14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14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5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

  A.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理智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B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 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D.教育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D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B)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 D.连续性、广延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B)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B)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D.语言直观

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D)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94.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 C)

  A. 学习感知、生活感知B. 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 直接感知、间接感知D. 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20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D)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主体性

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10.气质类型(C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

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

  A.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1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21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15.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A)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21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21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218.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219.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2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 )

  A. 主体性教学 B. 尝试教学 C. 反思教学

224.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 C)

  A. 教育工作 B. 教学过程 C. 教育科研 D. 管理与组织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 C)

  A. 自主学习 B. 探究学习 C. 合作学习 D. 接受学习

227.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B )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

228.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A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发现学习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D )

  A. 先提出教学目标 B. 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 学生读书、教师指导D.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

  A. 针对学习自主性 B. 人际交往,相互促进 C. 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 C)

  A. 教学的情感应力 B. 学习的心理动力C. 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 D. 问题数量的多少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

  A. 教育能力 B. 教学能力 C. 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A. 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B. 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 两生一样大 D. 无法判定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C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236.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或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 B)

  A.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 B.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 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 D. 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 )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238.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C)

  A. 学生领会课文意思 B.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

  C. 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D. 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B )

  A. 实用主义教育 B. 人本主义教育 C. 建构主义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241.下列哪一说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 B)

  A. 潜能外显化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参与 B. 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C. 考试是为了鉴别素质优劣

242.下列哪一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 A)

  A. 素质成长记录袋 B. 学具展览 C. 计算机动画制作 D. 学科竞赛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B )

  A.70% B.50% C.30%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A )

  A. 传道、授业、解惑 B.培养优生,转化差生

  C.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D. 努力工作,爱岗敬业

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46.( B )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2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69.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271.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B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D )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275.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D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7.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C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7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C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79.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80.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81.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D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8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B)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83.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4.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86.下述属于墨家(道家)主张的是 ( C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7.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D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89.“学不躐等”出自 ( A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9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9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92.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3.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B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4.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C )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

295.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

29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B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297.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D )

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29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9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30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

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C )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30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302.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D )

A.加涅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3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B)

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30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C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305.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D )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30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 B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307.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D )

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30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 A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30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3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1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 B )

A.捷克的夸美钮斯 B.法国的卢梭C.美国的杜威 D.法国的赫尔巴特

31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C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3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1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B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困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15.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C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316.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1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D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31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31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320.学校不得合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C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么权

32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22.将课程分为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32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体现了教学的:( B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25.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D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32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27.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 D.说理教育模式

32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C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2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330.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C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331.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D)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332.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3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D )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

33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D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3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33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38.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C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339.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 B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34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D )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41.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理论创建于1960年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3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B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343.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C )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34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B )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34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C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4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C )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347.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D )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3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D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34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和阶段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3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D)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35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35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B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35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C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35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即高中阶段 D 青年期

35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B )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35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5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 D )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35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C )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35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D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36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 )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3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36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C )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 )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3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D )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36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B )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36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C )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36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 D )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36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 B )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36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C)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37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 )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3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C )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37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D )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37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 )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374.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B )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37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D )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37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D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37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B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37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37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D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38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B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38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 )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38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 D )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38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38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38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C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38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C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38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8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D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38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39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C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39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D )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39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D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393.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B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94.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C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39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9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D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397.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39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C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399.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400.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0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402.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C )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403.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B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404.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40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40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C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40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 D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

40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 A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0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C )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4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B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411.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D )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4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C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A 1856年 B 1860年 C 1862年 D 1866年

413.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4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C )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4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41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C )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41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 )

A知 B情 C意 D行

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D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1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B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42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C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2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D )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42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4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C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2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C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42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2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27.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D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428.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42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C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3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C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43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43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43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43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B )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43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C )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43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43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D )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43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43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C)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4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44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C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44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 )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44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44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44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44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A )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44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448.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44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450.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 )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45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45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 )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453.短时记忆的容量( D )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45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45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45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45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45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459.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B)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46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C)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46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D)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46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B)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46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46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D)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46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466.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D)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6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D)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46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D)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46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47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47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7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47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B)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47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47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476.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B)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47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47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C)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47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C)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48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C)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48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B)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48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D)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48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B)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48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D)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48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48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B)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48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48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C)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48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49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C)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49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49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B)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49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D)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49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C)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49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49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D)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49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498.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499.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B)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500.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501.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50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50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A)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50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B)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

50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A)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506.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507.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C)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508.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B)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509.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B)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510.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D)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511.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512.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51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514.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C)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5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B)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516.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B)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517.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B)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5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D)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519.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D)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520.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521.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D)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5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D)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523.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D)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52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D)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525.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D)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

526.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527.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D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528.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A)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529.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D )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530.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D)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

531.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B)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532.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A)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533.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C)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

53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C)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53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536.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537.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53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3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4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 1~2 B. 20~40 C.60~70 D. 70~80

54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54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543.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544、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545.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546.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54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54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54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55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551.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552.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553.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理论是(C)

A同化论;B信息加工论;C知识分类学习论;D反映论

554.“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B)提出.

A格拉泽;B加涅;C桑代克;D安德森

555、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乏的定义是(A)

A、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B、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C、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 D、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

556、六年级的小芳 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A)。

A、动作技能;B、概念学习;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

557、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A)。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

558、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B)

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

559、未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却能正确的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钠森学习分类以下(C)来解释。

A、自我知识;B、心理模型;C、信息网络;D、认知成分技能

560、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A)相一致。

A、动机原理;B、强化原理;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D、成熟概念

561、桑代克后期把联系律看成效果律附律的原因是(B)。

A、联系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B、光有联系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

C、多联系产生疲劳;D、缺乏正确知道的联系易形成错误习惯。

562、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C)。

A、儿童背诗词;B、记住中国个省份名称;C、记电话号码;D、记数学公式。

563、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例的例子是(D)。

A、记住中国个省名与相应省会名;B、记忆电话号码;

C、记忆外语单词;D、记忆班级同学名字

564、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B)范型来解释。

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S---R学习;D、自由回忆学习

565、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B)。

A、人工饲养的黑猩猩;B、所有野生的黑猩猩;C、所有灵长类;D、个别野生黑猩猩

56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A)实验结果得出来的。

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自由回忆学习;D、S---R学习

567、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B)。

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理论;D、激进建构注意观

568、主张“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B)。

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理论;C激进建构注意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

569、(D)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奥苏伯尔的观点。

A、皮亚杰;B、信息加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社会建构主义

570、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 A )。

A、学习心理 B、人格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

57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B )。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57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D )。

A、二次大战以后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

57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学习的心理规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574、不属于注意的评价标准的是(C)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性 C.注意恒长性 D.注意转移性

57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57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7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57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57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8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8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58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58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58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58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58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587、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58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58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59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59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59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59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59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595、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596、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597、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98、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59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0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60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602、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60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60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60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606、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607、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608、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60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61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6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B )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6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A )

A、和谐教育思想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教学发展观 D、全面发展观

61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A )

A、痒 B、序 C、校 D、学

61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6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61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C )

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61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61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D )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61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A )

A、主导作用 B、主动作用 C、领导作用 D、能动作用

6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C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62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623、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

A华生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维果斯基

62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25、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62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 华生 B、桑代克 C、 布鲁纳 D、加涅

62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 廖世承

629、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630、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3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63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63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C )

A.一 B.二 C.三 D.四

63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635、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636、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63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638、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639、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640、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B)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64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4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643、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64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64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4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647、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4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6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5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6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52、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65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654、“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65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65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65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 )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65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659、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 A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660、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幼儿园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B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61、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662、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有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说自己。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 C )

A.焦虑症。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663、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 B )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664、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665、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D )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66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66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66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6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7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7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67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74、(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7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67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

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67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67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7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8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68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

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8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68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68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68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687、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68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8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69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69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9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693、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69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695、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69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697、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69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99、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700、(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701、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702、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70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704、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705、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706、(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70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 多元智能理论;

70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0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710、(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711、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71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713、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A)。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

714、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B)。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

715、(A)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716、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C )最早提出的。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717、“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718、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 )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71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720、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 )

A、三年 B、三至五年

721、国家实行(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722、(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723、(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724、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A)

A 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 劳动方式 D 劳动质量

725、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D)

A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劳动方式 D劳动质量

726、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727、学生高级情感不包括(A)

A.归属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728、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 B.皮亚杰 C.高尔顿 D.华升

72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73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D)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 E 动作技能的学习

73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态度的学习 C 动作技能的学习

D 智慧的技能学习 E 认知策略的学习

7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 ”我“ ”他“ 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B)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 E 动作技能的学习

7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哪一条理论(B)

A 信息加工学习论 B 建构主文学习论 C 人本主文学习论

734、联结论是由(A)提出的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杜威

7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文学习观与认知主文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B)

A 奥苏伯尔 B加涅 C 布鲁纳 D 格式塔

73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厂心理学的(B)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37、(C)认为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

A皮亚杰 B加 C安德森 D罗杰

738、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和X表示圆周和圆周率)。这种学习属于(D)

A 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物体名称学习 D概念名称学习

739、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是由(C)个阶段构成。

A、1  B、2  C、3  D、4

740、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C)种主要特征

A、1  B、3  C、5  D、7

741、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是(C)。

A、渗透法 B、解决法 C、构架法 D、表面深层成就法

742、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提取和利用时,需要(A)。

A、再认和回忆 B、聚类 C、分类回忆 D、推断

743、贾德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B )

A 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 B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C 动作技能的迁移 D 认识策略的迁移

74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 侧向迁移 B 学会学习 C 特殊迁移 D 纵向迁移

745、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C)

A 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注意

B 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

C 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D 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74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贡献是(D )

A 形式训练说 B 概括化迁移 C 关系转换说 D 共同要素说

747、问题空间是由(C)构成的。

A.起点 B.目标 C.允许的操作 D.已知条件

748、创造性与(C)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749、从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A )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重视基础知识训练


相关阅读:
热点信息
最新信息

教材购买

张老师

电话咨询

19071507959

微信咨询

19071507959